跳到主要內容

新店小旅行-全台僅存-人力擺渡/義式蔬食餐廳-布佬廚房

 每個城市、每個地區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,


高雄旗津有渡輪,登船前人車分道,機車一道、行人一道,還記得高中第一次去旗津玩,看著那麼大台的渡輪,載著滿滿的機車與渡客,當船隻停靠後,放下閘門的那刻,一樓的機車像馬一樣萬鈞奔騰出來,是多麼的壯觀。


回到了台北,我只知道八里也有渡船、甚至發展了藍色公路。搭船不在是交通需求,而是另一種觀光體驗。但萬萬沒想到,原來在新店還有一種人力渡船


查了查資料,在碧潭旁的新店渡口,有一位李清先生,早期他就是划著小船協助灣潭居們橫渡新店溪,但隨著河道縮減、人口遷移等等的原因,渡溪的人越來越少,原本一趟20元的船資,也讓他很難生活下去。

不過聽說 政府後來有與他合作,有一個固定的保障底薪給他,這樣一來,這個文化保留了、而李大哥還是可以照樣的划船載客,目前船資也漲到30元一趟了,

但無倫多少錢,這種體驗是很值得的呢!


碼頭就在靠新店站的這一側,沿著旁邊的河景餐廳走到底,就會看到。








來到這裡,我像個都市俗一樣,眼界大開。一條溪,一頭是繁榮的城市、另一頭是純樸的鄉村。旁邊是停車場與洗手間,對岸的洗手間不好找,記得先上個廁所再上船。


過了河後,真的就是個小村落,沒甚麼店家,要走很遠很遠才有一家雜貨店,我同事是登山社的,帶我走那種沒有路的路,走著佈滿落葉的小台階、扶著兩旁的樹藤,就這麼爬起山來了,穿過竹林、越過姑婆芋(還是芋頭我也不清楚),直到看到大蜘蛛嚇著了我、大叫了一下,姐姐才改帶我走正常道路...說 虧你還想爬山咧~ 笑。


爬山喘了就得找個地方歇歇,走到最上頭有一座廟,我們坐在椅子,姐姐從包包拿出了兩顆橘子,一人一顆,剝著橘子、聊著趣事。下山的途中,我們才想到要訂午餐的餐廳-布佬廚房。趕進搭船吃飯去了。


布佬廚房,又在新店的另一頭,對於沒有交通工具的人來說比較辛苦



布佬廚房,以義式蔬食料理為主,

與北投的阿瑪菲很像,賣比薩、焗烤、燉飯、義大利麵。


二樓的裝潢



當日我們點了法式野菇烤飯與香蒜辣椒麵,餐點皆是單點可再加購套餐,個人覺得兩人吃可以點一份加購就好,單點的份量都蠻多的,介意澱粉質攝取的人,自己要斟酌哦XD




他們家的蒜味辣椒麵放了蒜酥與新鮮大蒜一起炒、加上辣椒,吃起來很夠味呢!但醬汁比較濁一點,個人比較喜歡橄欖油清炒的。


個焗烤飯就不得了了,好大一盤,上面鋪了厚厚又濃郁的起司,看看這舀起來的樣子,簡直是個瀑布,裡面的料也很豐富,雖然是奶醬吃起來挺不膩的,不錯!




我們還單點了1份大蒜麵包
一片片的大麵包抹滿了香蒜奶油醬,考得金黃酥脆,奶油醬已滲透到麵包裡,
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會爆汁,油油軟軟又香香的,
他們的奶油顏色較一般的不同,感覺是加了其他的香料在裡面。







升級成套餐 加購大概190元左右,會有湯品、沙拉、甜點與飲料含主餐就是五品套餐

湯品,有南瓜跟蘑菇兩種選擇
當日我們都選南瓜湯。

最讓我意外的是這碗沙拉,看起來太健康了。
每一樣的食材都有精心處理與調味,單吃有單吃的風味,全部融合一起吃又有不同的風味。
裡面還有蘋果丁,吃起來甜甜鹹鹹的很開胃。




飲料選擇了可回沖的果茶
當日甜點有奶酪與檸檬果凍可以選擇
飽餐過後,來點甜品、喝點茶
繼續女人們的暢談時光。




後來上網查查
發現布佬廚房已經拓展至台中了,蠻多分店的。

也搜尋到佈老廚房的Blog
雖然內容蠻久沒更新了,裡面有一些他們的採訪報導、
記錄著一些餐廳的軌跡,有興趣也可以看看。


套餐的甜點有點小失望,單調、普通
建議兩人點一個套餐就好。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Hallstatt 的湖鹽焦糖醬

幾天前,同事傳了一個焦糖海鹽醬的影片給我,短短的五分鐘,有著偉特奶糖顏色的濃郁醬汁就這樣完成了。 從5/15台灣升級三級警戒開始,我原先的工作大受影響,大家開始分流上班、或是放休;我在這家公司服務了一段時間,累積了不少特休假,目前以每週消三天的速度消化中(也就是我一周只上班兩天)。 上班的次數變少、又不能出去走走,到底要做什麼呢?結婚有小小孩的同事選擇防疫照顧假在家帶孩子,單身貴族的同事在家就掉入了『睡飽了出門買便當、吃飽了繼續睡』的無限循環,有些同事其中幾天選擇在飯店留守,下班了就悠哉的在留守房內看電影、嚐好料。 今年三月,我終於把這台攪拌機請回家了,就是很多烘焙玩家心目中的Kitchen Aid。趁著momo週年慶特價還送了一台小型食物處理機(正是我想要的 嘿嘿😊)就刷了吧! 所以,疫情在家要幹嘛?陪著我的小粉紅一起做蛋糕呀!就如同上篇『疫情下的輕乳酪』的中寫得一樣,這裡就先不囉嗦了,來看看這瓶海鹽焦糖醬吧! 海鹽焦糖醬 材料(影片配方) 有鹽奶油 100g 細砂糖 180g 冷開水30g 海鹽5~6g 動物性鮮奶油200g 我們家只有無鹽奶油,所以我把全部的份量減半後,鹽巴放5g 我是一個不擅長使用瓦斯爐跟鍋子的人,我很怕燙、也很怕被油噴到,所以我在家幾乎不炸東西吃,那種一放下鍋子會嘰嘰喳喳爆不停的,我永遠都會請我家最強悍的女人─媽媽 出場對付它們! 所以焦糖這種會四處噴濺的東西,自然不會是我製作的優先對象。但說也奇怪,這東西好像最近又莫名地開始火熱,於是,看看家裡都還有足夠的食材,就來試試看吧!嘿,這一試成主顧呀。 作法: 1.鮮奶油放入電鍋加熱、保溫備用(主要是倒入煮滾的焦糖時比較不會噴濺)。 2.取一鍋,最好是比較高的鍋子(防噴濺),放入砂糖、奶油、水、鹽巴,放在爐子上以中大火開煮。 3.稍微攪拌均勻,鍋中的液體會開始冒泡泡,怕煮過頭就關小火持續煮(影片是中大火煮到底)。 4.顏色慢慢轉為咖啡色、液體變的濃稠,就可以關火。 5.保溫中的鮮奶油,分次倒入,剛到下去是不會噴濺的,是開始攪拌的時候才會噴濺,所以要小心。 6.全部的鮮奶油都加入後,在開火,重新煮一次,底部也許會有一些結塊,再讓液體滾一次,就可以把結塊溶掉。 7.裝瓶、放涼,冰箱約可以保存6個月。 是不是很簡單!不過,我的鹽巴加了有點多,吃起來稍鹹,如果這個醬還要拌入打發的鮮奶油或是加入咖啡一起...

輕乳酪蛋糕

民國110年五月的某個周末假期, 台灣被一種叫做『校正回歸』的緊張氣氛壟罩著, 因為疫情,全台三級警戒,不管到哪兒,我們都得戴著口罩, 口罩對我們來說,就像是氧氣罩一樣, 人們沒有戴口罩,就有可能接觸到病毒感染而死亡, 講起來是有點嚴肅,但事實也是如此。 還記得 以前口罩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是什麼嗎? 口罩只有真正感冒的人在戴、騎車怕吸廢氣的騎士在戴、 還有一群因為熬夜氣色不好的年輕人用戴口罩來遮醜。 平常幾乎不會有人著口罩,就算在大眾交通工具上,也是少數 如果你戴了口罩,同事還會特別關心你、倒杯熱水給你、要你好好休息。 然而在去年的時候,疫情一爆發,誰也沒有想過, 買個口罩還要排隊、還要上網預訂、並限制人數, 口罩對我們、對全世界的人來說,就是保命藥丸。 然而就是這波疫情來的太急,打壞了這週本來要前往馬祖的行程, 這天的我應該是要去有馬祖地中海之稱的芹壁部落看藍眼淚, 以及去北竿的大坵島看梅花鹿、看看一望無際的大海,心裡多舒服。 對,就是因為這樣,不得不待在家裡,總是要找點事做。 於是,就有了~~~ 這顆蛋糕。 母親節那週,為了做一個重乳酪蛋糕給媽媽,在網路上訂了1公斤的燈塔奶油乳酪, 做這種乳酪也是心急了點,這麼簡單的東西也可以打到油水分離, 只好重來一次,一下子就耗了半公斤的起司。 坦白說,這東西空口吃就蠻好吃的、抹麵包也是很美味,就是熱量高了點。 秤了秤重量,發現用剩的奶油乳酪已經不夠再做一個重乳酪蛋糕了, 於是上網查了查做法,就來試試 也是用水浴法的輕乳酪蛋糕。 上網看了好幾種配方,大家的配方大同小異,做法也差不多,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Carol的食譜與做法。 份量:6吋固定模 (如果是活動模就要包鋁箔紙,但我後來發現有這種小鍋子也是蠻好用的) 材料: A. 乳酪麵糊 奶油乳酪110克 無鹽奶油20克 蛋黃2顆 牛奶90克 低筋麵粉 25克 玉米粉11克 B.蛋白霜 蛋白2顆 砂糖40克(可以減到30克) 檸檬汁1/2茶匙 烤箱溫度設定180度 (我們家的烤箱沒有上下火之分) 作法: 1.把烘焙紙 剪一個六吋大小的圓,鋪在模子底部,用刷子 沾上奶油,均勻的抹在內圈。 2.奶油乳酪、無鹽奶油放室溫軟化,奶油乳酪放入盆中用打蛋器攪、在加入奶油攪軟軟。 3.接著,已攪成霜狀的奶油乳酪隔水加熱,分次加入牛奶,溫度不要超過50度。 4.分次加入蛋黃,以及已過篩的粉類。 5...

關東煮 X 創意家常料理

這個清明連假,台北陰雨綿綿,是個慵懶的假期, 想著與其在家放空、耍廢,實在是太沒意思了, 不如來嘗試點有趣的事情,於是我找了幾個廚師朋友, 一起發想以關東煮為主角的創意料理, 我們挑選了魚漿料理廠商”紀文”的竹輪、牛蒡甜不辣、蟹味棒等等食材。 那麼,就讓我們來看看,我的廚師朋友們會變出甚麼奇妙的料理吧 !   首先登場的是   牛肉捲餅的親戚~魚板海苔捲餅 鳴戶捲是日本傳統美食,柔順口感配上特色旋渦模樣,煮湯涼拌都適合。 那時候我們看到鳴户捲整個大卡關, 我想了老半天想不出來, 朋友直接想到把牛肉捲餅的內餡換成鳴户捲, 內層在夾一張海苔,這樣切面就會有鳴戶捲獨有的螺旋紋, 光是用想像得就覺得蠻美的,真的太有才了! 真的做出來的時候,口感還不錯呢, 蔥抓餅外酥內軟, 加上軟 Q 的魚板,沾點醬油膏,毫無違和感,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名。 材料: 市售冷凍蔥抓餅或蔥油餅、鳴戶捲、海苔、少許的油。 作法: 1.       魚板燙熱,擦乾備用。 2.      將蔥抓餅煎至兩面金黃酥脆,放上海苔片,放上魚板給它捲起來,切 1cm 後即可享用,也可以灑點胡椒鹽或是沾著醬油膏吃哦。 台灣經典款再現─三杯牛蒡甜不辣 三杯真的是一種超棒的料理口味, 像是台式經典的三杯雞、蔬食者喜愛的三杯杏鮑菇, 還有以及我們的三杯牛蒡甜不辣。 我蠻喜歡 紀文 的牛蒡甜不辣, 除了選用 台灣在地牛蒡 作為原來之外, 產品的澱粉與魚漿比例做了調整, 魚漿含量大幅提升 ,吃起來 口感更 Q 彈 、香氣也更明顯。   而且牛蒡也是一種優點多多的食材哦, 每 100 公克的牛蒡 含有 6.1 公克的纖維質 , 可以 增加飽足感 、促進體內新陳代謝、腸胃蠕動等; 牛蒡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脂類以及抗氧化成份。   材料: 牛蒡甜不辣、新鮮牛蒡、辣椒、老薑、九層塔、蒜頭 調味料:麻油、米酒、醬油或醬油膏、砂糖   作法 1.      將食材洗淨,牛蒡切斜厚片,辣椒、薑切片。 2.     牛蒡先用滾水煮熟,撈起備用。 3.     鍋中倒入麻油,先把...